


您當前位置:中國菏澤網(wǎng) > 東明縣 > 正文
作者: 胡德光 來源: 菏澤日報 發(fā)表時間: 2025-09-12 09:28
日前,一場歷時數(shù)年的工傷糾紛,終于在東明縣人民法院承辦法官30余次的努力溝通下畫上句號——不是冰冷的判決,而是溫暖的履行。當事人張某等來了她期盼多年的賠償。
事情還要從2021年11月15日說起。張某在東明縣某小區(qū)粉刷外墻時不幸受傷。盡管人社部門作出了工傷認定,但用工單位卻不服,先后提起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,程序繁復、時間拉長——張某的維權(quán)之路仿佛陷入了一場看不到盡頭的拉鋸戰(zhàn)。
今年6月,案件流轉(zhuǎn)至東明縣人民法院徐靜法官手中。仔細翻閱卷宗后,徐靜意識到,即便判決確認工傷,后面還可能迎來二審、勞動仲裁、執(zhí)行等一系列程序,對已受傷多年的張某來說,將是更大的煎熬。
“不能讓正義卡在程序里,必須讓糾紛真正了結(jié)!”徐靜下定決心。隨后,她便開始一次次的溝通。起初,用工單位態(tài)度堅決,明確拒絕調(diào)解。但徐靜沒有放棄,她轉(zhuǎn)變策略,從法、理、情多角度反復闡明利弊:繼續(xù)訴訟,單位可能面臨更多的訴訟成本;而對張某來說,多等待一日就多一份生活的艱難。
庭審當天,徐靜抓住時機再次組織協(xié)商。用工單位律師終于松口:“我愿意回去溝通?!睆埬骋脖磉_了愿意讓步的意愿。看似希望初現(xiàn)曙光,可真正的困難,才剛剛開始。
用工單位堅持分期支付,張某卻急需一次性補償。談判數(shù)次陷入僵局。在那段日子里,電話成了徐靜最大的武器。她一次次撥打、解釋、安撫、推進。32通電話,不只是數(shù)字的累積,更是一次次耐心的重啟和信念的堅持。
終于,事情迎來轉(zhuǎn)機。用工單位同意一次性支付8.5萬元,張某也同意撤訴??铐椀劫~那一刻,這起多年糾紛被徹底化解——不用再上訴,不用再勞動仲裁,不用再執(zhí)行,傷痕終被撫平。
徐靜用32次溝通詮釋了什么是“司法為民”:不僅在于判決的公正,更在于實現(xiàn)正義的方式。她讓當事人免于訴累,讓權(quán)益落到實處。 通訊員 李夏 記者 胡德光
人民網(wǎng) 新華網(wǎng) 央視網(wǎng) 中國網(wǎng) 光明網(wǎng) 中國日報 中青網(wǎng) 求是網(wǎng) 山東網(wǎng) 魯網(wǎng)
菏澤市政府網(wǎng) 菏澤文明網(wǎng) 菏澤市紀檢監(jiān)察網(wǎng) 燈塔-菏澤黨建網(wǎng) 菏澤長安網(wǎng) 菏澤廣電網(wǎng) 菏澤市教育和體育局 菏澤市自然資源和規(guī)劃局
中國徐州網(wǎng) 連網(wǎng) 鹽城新聞網(wǎng) 宿遷網(wǎng) 中國淮安網(wǎng) 蚌埠新聞網(wǎng) 阜陽新聞網(wǎng) 淮北新聞網(wǎng) 拂曉新聞網(wǎng) 中國亳州網(wǎng)
舜網(wǎng) 青報網(wǎng) 聊城新聞網(wǎng) 德州新聞網(wǎng) 濱州網(wǎng) 東營網(wǎng) 水母網(wǎng) 中華泰山網(wǎng) 東方圣城網(wǎng) 瑯琊新聞網(wǎng)
魯公網(wǎng)安備 37172902372011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