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您當前位置:中國菏澤網(wǎng) > 深度報道 > 正文
作者: 陳淑婭 來源: 牡丹晚報 發(fā)表時間: 2025-09-11 09:32



□記者 陳淑婭
近年來,青少年安全問題牽動人心,為筑牢安全防線,菏澤各級共青團組織以“12355與你同行”品牌為引領(lǐng),創(chuàng)新開展“彩虹傘·守護菏苗”系列自護教育活動,通過資源整合、模式創(chuàng)新、場景滲透,構(gòu)建起覆蓋防溺水、防詐騙、心理健康、法治教育等多維度的安全教育網(wǎng)絡,為全市青少年撐起一把堅實的“保護傘”。
四位一體構(gòu)建自護教育新生態(tài),聚焦重點群體與場景
走進共青團牡丹區(qū)委依托12355青少年服務站打造的活動場地,仿佛踏入一個充滿趣味與知識的安全教育樂園。
共青團牡丹區(qū)委創(chuàng)新探索“組織網(wǎng)、服務圈、活動鏈、公益鏈”四位一體模式,依托12355青少年服務站聯(lián)動公檢法司等部門筑牢安全“防護墻”,并推動省級服務站與“青年之家”陣地深度融合。通過“少年版”模擬法庭、VR逃生體驗等形式,讓法治教育更生動;針對“希望小屋”兒童等群體定制研學課程,將地震模擬、消防演練等技能培訓融入趣味活動,實現(xiàn)“安全教育+心理賦能”雙提升。
“哇,感覺就像真的在火災現(xiàn)場逃生一樣!”一名參與VR逃生體驗的孩子興奮地說。借助先進的VR技術(shù),孩子們能身臨其境地感受火災、地震等災害場景,在緊張刺激的體驗中學習逃生技能。針對“希望小屋”兒童等特殊群體定制的研學課程,也將地震模擬、消防演練等技能培訓巧妙融入趣味活動,孩子們在歡聲笑語中既掌握了實用安全知識,又得到心理賦能與鼓勵。
共青團成武縣委則把安全教育融入“伙伴計劃”和“共享帶娃”項目?;顒蝇F(xiàn)場,孩子們跟著志愿者齊唱防溺水拍手歌,“你拍一,我拍一,私自下水不可以……”簡單的歌詞、朗朗上口的旋律,讓防溺水知識輕松扎根孩子心中。一旁的PPT動畫還原著溺水、觸電等危險場景,孩子們看得目不轉(zhuǎn)睛,在隨后的情景模擬問答環(huán)節(jié)中積極舉手,現(xiàn)場氣氛熱烈。聯(lián)合交警開展的交通安全講座也深受歡迎,在知識搶答環(huán)節(jié),孩子們踴躍作答,演示頭盔佩戴時大家都認真觀察學習正確方法。
沉浸式體驗提升教育實效,法治與情感雙管齊下
針對留守兒童、農(nóng)村青少年等群體,菏澤各縣(區(qū))共青團組織推出差異化服務。
共青團定陶區(qū)委聯(lián)合派出所民警、大學生志愿者,通過“案例講解+互動問答”為留守兒童普及防溺水、防詐騙知識,還走訪“希望小屋”家庭,面對面?zhèn)魇诮煌?、用電等安全常識。
共青團曹縣縣委整合學雷鋒志愿者聯(lián)合會、見義勇為模范等社會力量進校園開展防溺水宣講,通過模特實操急救方法、集體誦讀“六不準”口號,引導學生及家長掌握實用技能。
共青團巨野縣委聯(lián)合教育局、高校志愿服務隊,通過發(fā)放宣傳冊、自救演示等形式開展警示教育;共青團鄄城縣委邀請市防溺水專家進校園開展情景模擬和實操演練,活動尾聲組織全體學生宣誓簽名,筑牢安全心理防線;共青團東明縣委在危險水域設置警示標識80余處,組織志愿者開展“防溺水安全課堂”,覆蓋中小學生超萬人次。
為破解傳統(tǒng)安全教育“說教味濃”的問題,菏澤廣泛運用科技手段增強互動性。共青團牡丹區(qū)委的VR逃生體驗、共青團鄆城縣委的“溺水5分鐘”情景模擬、共青團單縣縣委的急救技能實操課,均通過沉浸式場景讓青少年直觀感受危險、掌握科學應對方法。共青團曹縣縣委的“明眸行動”中,眼科醫(yī)院志愿者攜帶專業(yè)設備深入鎮(zhèn)街,為1200余名青少年提供視力檢查并講解科學用眼知識,將健康防護做細做實。
安全教育既要守護身體,也要呵護心靈。共青團單縣縣委聯(lián)合紅十字會開設心理健康課程,圍繞青春期情緒管理、人際關(guān)系等主題結(jié)合案例講解應對方法;共青團巨野縣委邀請北京聯(lián)合大學支教團解讀《未成年人保護法》,通過“法律知識競賽”引導青少年明確行為邊界;共青團鄆城縣委設置“這算不算欺凌”案例辨析環(huán)節(jié),教會學生識別欺凌行為并勇敢說“不”。
常態(tài)化服務守護成長未來
目前,菏澤市青少年自護教育已形成“政府主導、團委牽頭、部門聯(lián)動、社會參與”的協(xié)同機制。共青團市委工作人員表示,下一步將持續(xù)深化12355品牌建設,推動自護教育進社區(qū)、進校園、進家庭,同時探索“線上+線下”融合模式,利用短視頻、直播等新媒體擴大覆蓋面,讓安全知識觸手可及。
從城市到鄉(xiāng)村,從校園到家庭,我市通過一場場生動務實的自護教育活動,織密安全網(wǎng),更在青少年心中播下自我保護的種子。這把“彩虹傘”,正為更多“菏苗”遮風擋雨,助力他們健康茁壯成長。
人民網(wǎng) 新華網(wǎng) 央視網(wǎng) 中國網(wǎng) 光明網(wǎng) 中國日報 中青網(wǎng) 求是網(wǎng) 山東網(wǎng) 魯網(wǎng)
菏澤市政府網(wǎng) 菏澤文明網(wǎng) 菏澤市紀檢監(jiān)察網(wǎng) 燈塔-菏澤黨建網(wǎng) 菏澤長安網(wǎng) 菏澤廣電網(wǎng) 菏澤市教育和體育局 菏澤市自然資源和規(guī)劃局
中國徐州網(wǎng) 連網(wǎng) 鹽城新聞網(wǎng) 宿遷網(wǎng) 中國淮安網(wǎng) 蚌埠新聞網(wǎng) 阜陽新聞網(wǎng) 淮北新聞網(wǎng) 拂曉新聞網(wǎng) 中國亳州網(wǎng)
舜網(wǎng) 青報網(wǎng) 聊城新聞網(wǎng) 德州新聞網(wǎng) 濱州網(wǎng) 東營網(wǎng) 水母網(wǎng) 中華泰山網(wǎng) 東方圣城網(wǎng) 瑯琊新聞網(wǎng)
魯公網(wǎng)安備 37172902372011號